查看原文
其他

惩治“白色腐败”,堵住利益黑洞

观海 重庆瞭望
2024-09-08

最近,全国多地披露殡葬领域公职人员腐败案例,再度引发公众热议。


殡葬问题并非简单的“生死”之事,而是牵涉到社会公平正义、民众切身利益的重大议题,更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尺。近年来,殡葬领域已成为贪腐的高发地带,殡葬问题更是频频触动公众敏感的神经。


在殡葬这一人生的终点站,腐败不应成为“拦路虎”。殡葬领域腐败有何表现?问题的根子又在哪儿?今天,我们不妨往深“挖一挖”。


▲南岸区四公里公墓,市民手持鲜花前来扫墓。记者 郑宇 摄/视觉重庆

近段时间,全国各地相继在殡葬领域开展反腐工作,多名殡葬领域工作人员落马。


8月2日,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殡仪馆工作人员张多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接受潘集区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7月24日,广东省佛山市殡仪馆原馆长朱建军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佛山市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这些案件只是冰山一角,折射出殡葬领域腐败的严重性与深层次的症结。现实中,殡葬腐败犹如隐秘的暗流,其表现形式多样且复杂,严重侵蚀着社会肌体,破坏着公平正义。


天价殡葬、收费乱象频现,殡葬屡屡成为公益之名下的利益黑洞


部分殡葬服务机构违反甚至无视法律法规,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扩大收费范围,更有甚者,通过强制捆绑服务等方式,变相增加逝者家属的经济负担。


比如,一些殡仪馆在告别厅花卉、骨灰盒等基本服务上定价畸高,远超市场正常价格,且存在重复使用、只收费不服务的现象。


就在上个月,“殡仪馆8个花篮收费13800元”的话题引发热议。3岁就罹患神经母细胞瘤晚期的“小苹果”不幸离世,妈妈为她在殡仪馆举办送别仪式,不料守灵室鲜花居然报价13800元。虽然当地民政局已作出回应,并成立调查组对网络反映问题进行调查,但其背后暴露出的殡仪馆乱收费问题却不容小觑。


作风不正、利益输送,殡葬成为部分公职人员监管盲区下的腐败温床


现实中,部分单位或个人未经批准擅自兴建公墓、骨灰堂等殡葬设施,擅自修改建设规划、扩大建设用地面积,严重破坏了土地资源管理秩序。一些公职单位、公职人员或参股殡葬设施建设经营,或利用手中的权力进行利益输送,形成权力寻租的灰色地带。


此前媒体披露的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区公安交巡警大队副大队长孙金堂,其垄断当地殡葬行业长达八年。在孙金堂经营的殡仪馆内,丧葬费用少则三四万元,多则十几万元。无奈之下,许多当地百姓只能花钱雇车去外地火化、下葬,落叶不能归根。


▲殡葬业“鼠患”。徐骏 作/新华社

“白色腐败”频发,乃多重因素交织共生的结果,其根源在于体制机制之弊、监管缺失之漏、行业特殊之诱以及法律法规之滞后


1997年7月,《殡葬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殡葬管理进入了制度化、法制化和规范化阶段。不过,当前我国殡葬行业的法律法规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监管需要,部分条款较为笼统和模糊,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再加上《殡葬管理条例》层次相对较低,没有上升到法律的高度,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也不足,难以形成有效的法律震慑力。


尽管社会各界对加强殡葬行业法律法规建设的呼声日益高涨,但立法进程相对缓慢。部分地方政府和立法机构对殡葬行业的特殊性认识不足,未能及时出台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法规和政策,导致监管工作缺乏法律依据和支撑。


有专家分析指出,殡葬领域贪腐高发,根源在于政企不分、管办不分的情况多年难以改变。


在一些地区,殡葬服务仍以事业单位垄断为主,部分地区的殡仪馆则隶属民政部门下属的二级事业单位,既承担管理职能,又从事经营活动。这种“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模式,使得监管者与被监管者角色重叠,难以形成有效的制约和监督机制。


当前,基层殡葬行业的监管制度尚不健全。一方面,部分地区监管部门对殡葬行业的重视程度不够,投入不足,导致监管力量薄弱;个别地方的殡葬领域监管分属民政、发展改革、公安、卫健等多个部门,监管主体分散。另一方面,现行监管制度对殡葬服务的各个环节缺乏明确的标准和规范,难以对违规行为进行有效约束和惩处。


殡葬行业由于其特殊性,具有较高的利润空间和资源垄断性。部分地区的殡仪馆和公墓等单位凭借垄断地位抬高价格、设置不合理收费项目等行为时有发生。这种资源垄断和利润丰厚的现状,不仅导致殡葬供需市场信息不对称,也为腐败行为的滋生提供了土壤。


▲陵园工作人员代客祭扫,为一位逝者擦拭墓碑、送上鲜花。记者 郑宇 摄/视觉重庆

殡葬之事,既是民生之要,又是文化之映,更是社会之镜。治理殡葬腐败,不能走一步看一步,也不能只治标不治本,而需深谋远虑,综合施策,以求根本之治,重塑清风正气。


以制度为纲,筑牢反腐防线,让殡葬腐败无处遁形


进一步完善殡葬行业法律法规体系,明确服务标准、收费规范及监管要求,是治理基层殡葬腐败的重要保障。应加快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细化监管措施,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同时,制定行业标准和服务规范,引导殡葬服务机构依法依规运营,提高行业自律水平。


基层殡葬腐败问题的一个重要根源在于政企不分、管办不分的体制机制。因此,要积极推动殡葬服务机构与民政部门脱钩,实现政事分开、事企分开。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殡葬行业,打破垄断格局,形成多元化、规范化的殡葬服务体系。


以监管为剑,斩断腐败链条,确保殡葬行业清风正气


建立完善由民政、市场监管、公安等多部门参与的联合监管机制,形成监管合力。通过信息共享、联合执法等方式,加大对殡葬服务机构的监督检查力度,坚决不让“冷衙门”成为监管死角。


早在2023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关于深入推进跨部门综合监管的指导意见》,明确对涉及多个部门、管理难度大、风险隐患突出的监管事项,建立健全跨部门综合监管制度。随即,民政部办公厅印发通知,部署开展为期一年的全国殡葬领域跨部门综合监管试点工作,并于2023年年底确定了61个全国试点地区。


在监管过程中,还应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和问责机制。对于监管不力、失职渎职的相关部门和人员要依法依规追究责任;对于查实的腐败案件要严肃查处、公开曝光,形成有效震慑。


以民众为镜,映照行业清浊,共筑殡葬反腐长城


积极开展殡葬领域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殡葬行业的认识和了解。加强信息公开,主动公开殡葬服务机构的资质、信誉、价格等信息,减少“信息鸿沟”。在此基础上,鼓励公众积极参与殡葬行业的监督和管理,通过设立投诉举报电话、建立志愿者队伍等方式,拓宽公众参与渠道。


这一方面,重庆市奉节县的一些做法值得借鉴。该县殡葬服务中心畅通96000殡葬服务热线,公开收费项目,明确收费标准,推出遗体接运服务,落实首次接运费用据实减免政策,下调县殡仪服务中心治丧厅治丧价格,引导丧事简办。


遏制殡葬腐败,还要加强对公众的引导和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殡葬观念,倡导文明殡葬新风尚,推广绿色、环保、节俭的殡葬方式。通过引导公众理性消费与文明殡葬,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和谐、有序的殡葬环境。


做好殡葬工作,既要算经济账、资源账,更要算好民生账、民心账。因此,必须以零容忍的态度,对殡葬领域的腐败行为进行彻底查处,确保每一笔殡葬费用都花在刀刃上,每一分土地和资源都得到合理利用


只有这样,才能让老百姓真正感受到公平正义,让“死不起”“葬不起”的调侃成为历史,让每一个人都能安心、有尊严地走完人生的最后一段旅程。



责编丨郑钰潇
责校丨周宝琴 程正龙
审核丨王方杰

长期征稿,每篇稿费2000~10000元
投稿邮箱:cqliaowang@vip.163.com
往期精彩内容

● 每条“中轴线”,都是城市价值的标尺

● “精装的朋友圈”到底装了什么?

● 巴黎奥运会,5个万万没想到!



扫二维码添加重庆瞭望小编微信
邀请加入读者群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重庆瞭望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